什麼是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許多血液疾病(如血癌)需透過異體骨髓移植(又稱造血幹細胞移植)作為治療選擇,但來自捐贈者的免疫細胞攻擊排斥受贈者的器官所產生的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仍是骨髓移植時的主要嚴重併發症和造成患者死亡的原因1。
專注於三大關鍵治療領域
積極追求具有首創性(First-in-Class)和同類最佳(Best-in-Class)的小分子治療藥物。
透過調節免疫系統的平衡而達到預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的全球首創機制新藥
許多血液疾病(如血癌)需透過異體骨髓移植(又稱造血幹細胞移植)作為治療選擇,但來自捐贈者的免疫細胞攻擊排斥受贈者的器官所產生的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仍是骨髓移植時的主要嚴重併發症和造成患者死亡的原因1。
BPC2001(原名RGI-2001)是一種以微脂體劑型包覆小分子化合物(alpha-GalCer)的化學小分子新藥(NCE, new chemical entity),主要機制為透過誘導調節性T細胞(Treg)增加,啟動專一性免疫耐受性作用,減輕排斥的免疫作用並保有捐贈者免疫細胞對抗癌細胞作用(graft-versus-leukemia, GvL)2,達到預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aGvHD)。
已於美國成功完成臨床1/2a期試驗 (NCT01379209)3 及臨床2b期試驗 (NCT04014790)4。針對中國市場的2b臨床試驗,已於2025年第一季度提交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至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進行審核。後續將依審核結果規劃相關試驗的開展。此外,全球多國多中心的三期臨床試驗正在積極規劃中。
BPC2001可望透過預防aGvHD,提升骨髓移植的治療成功率,造福廣大的血液疾病患者
BPC2002為全球首創以調節免疫平衡機制治療乾癬的新藥,致力於提供更有效且具創新性的治療選擇。
乾癬是一種慢性免疫介導的皮膚疾病,常出現紅斑與銀白色鱗屑,影響頭皮、肘部、膝蓋等部位,並可能伴隨關節炎。儘管現有治療(如外用藥、生物製劑)有效改善症狀,部分患者仍反應不佳或無法長期使用,顯示乾癬在療效穩定性、副作用與長期控制上仍存在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BPC2002為BPC2001的新衍生應用,透過創新劑型的開發,調節免疫系統以促進Th2免疫反應、抑制Th1反應,並降低IL-17相關的發炎活性,進而達到治療乾癬的效果。
BPC2002目前處於前臨床試驗階段,已在動物模型中初步驗證其治療乾癬的潛力,並預計於2026年完成候選藥物的篩選作業。
BPC2002可望藉由創新劑型實現免疫再平衡,進一步提升乾癬患者的治療成效。
BPC2003為利用免疫平衡新機制,達到減少腎臟移植排斥的創新藥物。
腎臟移植是治療末期腎病的主要方式,能有效恢復腎功能並改善患者生活品質。然而,術後常見排斥反應,可能導致移植物失敗。雖已有免疫抑制劑可用,仍面臨副作用與長期療效不穩等挑戰,排斥控制仍為未被滿足的關鍵醫療需求。
BPC2003為BPC2001的新衍生應用,期望透過誘導調節型T細胞(Treg)增生,啟動專一性免疫耐受機制,進而達到抑制移植排斥反應的效果。
BPC2003目前處於前臨床試驗階段,預期將於腎臟移植動物模型中驗證其療效,並計畫於2026年完成候選藥物的篩選。
BPC2003可望透過調節免疫平衡機制,增強抗排斥效果,進而維持移植患者的腎功能與整體治療成效。